海南省直管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创始于1995年

  服务电话:0898-68540686

律所动态

脚踏实地 服务社会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律所动态

律所快讯|我所主任李君律师接受直播海南采访,谈未成年人网络乱消费现象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

时间:2022-03-24   访问量:209

近日,直播海南播出一则新闻“儋州一少年盗用奶奶身份信息注册游戏,11天充值1万6!”,令人咋舌。更令人感到无力的是,这绝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不完善,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导致诸如“熊孩子”网游巨额充值、学生激情打赏主播等未成年人网络乱消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3月18日,我所高级合伙人、主任李君律师接受了直播海南的采访,就“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进行网络消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欺凌”、“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侵害后应如何维权”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律师建议。


采访实录和律师建议:


图片

1.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怎么办?可通过哪些渠道维权?


答:

①首先网络欺凌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体的恶意伤害行为。而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够成熟,而更加容易遭受到网络欺凌,因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及学校老师应当注意未成年的成长情况,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欺凌行为。未成年人也应当勇敢告知监护人和学校老师,避免欺凌行为的持续侵害。②未成年人遭受欺凌后,监护人应当及时联系侵害人要求其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并将网络欺凌的证据予以保存,对该欺凌行为进行投诉,联系网络平台要求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限制欺凌者对受害者的侵权途径。


对于严重侵害受害者姓名、名誉、隐私、肖像权或造成受害者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者应当及时保存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起诉等。
 
2.现在,许多网络平台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但也出现了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绑定账号玩游戏,以及消费。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消费的,从而退还相应钱款?


答:

网络消费是否是未成年人进行的,从举证的角度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家里是否有安装监控,如有监控我们可以调取监控查看;又比如看打赏的过程中支付钱款是否需要验证码,接受验证码的手机是由谁在使用;抑或是看打赏的时间,如是上班日的工作时间,那么这个时间是未成年人操作的可能性较大。


3.这方面,家长和网络平台应做好哪些责任?从源头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答: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

①家长要注意培养未成年人其他积极向上的爱好,转移孩子注意力,减少孩子接触网络直播的时间。
②家长要加强对钱财及各类密码的管理,或者增加设置指纹解锁、人脸支付功能等。
③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反省自己有没有一回家就看手机、玩游戏,家长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
①平台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严格落实公民身份信息,实名认证消费制度等。
②更重要的是,平台要加强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发展走入更为良性的循环中。现阶段,未成年人的金钱观、消费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支付行为缺乏概念。特别是在很多游戏、直播平台,用来充值、打赏的是游戏币、虚拟币,更让一些未成年人产生“花的钱不是钱”的错觉。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杜绝未成年人的不理性消费行为,网络平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原文

上一篇:律所快讯|我所高级合伙人、党支部书记周义桀律师参加省法学会2022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下一篇:律所党建|我所党支部书记周义桀律师参加省律师行业党委2021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并做现场述职